近日,在永漋鎮(zhèn)古城口村,放眼望去,金黃的田地里,滿是沉甸甸的谷穗,谷粒圓潤飽滿、金黃鮮亮。目前再生稻正值收獲季節(jié),一輛輛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,收割、脫粒、裝車過程一氣呵成。
據了解,再生稻是“一種兩收”的水稻種植模式,即在一季稻成熟之后,只割下稻株的上2/3部位,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再長一茬水稻,再收一季。古城口村共種植再生稻4000多畝,在早期育秧和插秧季節(jié)時,遇上天氣干旱,古城口村村委會面對旱情,第一時間組織群眾利用10口機井全力抗旱,田地得以如期安苗。
據眾鑫家庭負責人田紅霞介紹,再生稻今年產量高,濕稻谷畝產1000公斤左右,單價最高可達1.10元每斤,每畝地比去年增收了2百多元。不僅如此,現如今收糧車可以直接開到田里,改變了傳統的運輸、晾曬途徑,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力支出,節(jié)約了時間與成本。(彭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