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湖北新聞4月28日電 (伍華)17名市級領導包聯項目,92個單位下沉社區(qū);“1+4+6”聯片治理,“一引兩融四聯”村企共建;15個鎮(zhèn)級中心建成,389個村“站室”規(guī)范。京山市域社會治理更便捷、更精心、更現代,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(xù)。
“楓橋經驗”在京山大地開花、結果。
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,“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”,省委要求“積極探索具有湖北特色、時代特征、市域特點的現代化社會治理新模式”,荊門市委要求“全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標桿城市”。京山市以創(chuàng)建“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示范單位”為主線,不斷推動平安京山建設邁上新臺階,4月27日,荊門市在京山召開現場會,推廣了“京山經驗”。
提升“三力”,實現“一個格局全盤動”
京山市注重頂層設計,明確了“整體統(tǒng)籌制清單,領導牽頭包項目、強力調度抓推進、責任倒逼促落實”的試點工作思路,注重提升“三力”,真正形成了全市一盤棋。
提升整體統(tǒng)籌力。不斷健全領導體制機制,及時調整充實了市委平安京山建設領導小組及12個專項組,市委常委會、“四大家”領導聯席會議定期聽取情況匯報,專題研究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。建立了市領導包聯機制,17名市級領導同志包聯市域治理重點項目,確保了進度和質量。
提升項目攻堅力。對照上級文件要求,制定了京山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評價指標體系,將62項任務分解到41個責任單位。任務清單明晰,責任到崗到人,實現全周期、全流程、全環(huán)節(jié)精準把控。京山市委政法委組織驗收,合格一個,驗收一個,銷號一個,強化項目推進。
提升工作執(zhí)行力。成立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辦公室,常態(tài)化開展巡回督查、實地督查,對發(fā)現的問題發(fā)送《工作督辦函》《工作提醒函》,確保工作的時效性。升級完善平安建設績效考評系統(tǒng),制定了可量化的個性化考評指標,充分發(fā)揮了考評“指揮棒”作用。
推進“三創(chuàng)”,實現“一大體系全盤活”
京山市一直致力于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模式,并建立了一整套的運行機制,實現了“城+鄉(xiāng)+城鄉(xiāng)結合部”的全域覆蓋,構建了城鄉(xiāng)一體化的治理體系。
在城市創(chuàng)新“大黨委+大綜治”。“大黨委+大綜治”是京山市探索的創(chuàng)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模式。近兩年來,不斷深化推進,注重在“單位與社區(qū)融合、黨員與群眾融合、黨建與綜治融合”等“三個融合”上下功夫,用好混編巡邏隊、黨員服務隊和聯合執(zhí)法隊“三支隊伍”,實現治理問題“有人辦、立即辦”。目前,92個單位包聯15個社區(qū)、277個小區(qū),先后協(xié)調解決了群眾關注的中心菜市場秩序混亂問題、67個居民點改造問題,幫助解決“三無小區(qū)”基礎設施差、路難行等問題160余個,惠及居民2萬余戶。
在農村創(chuàng)新“鄉(xiāng)村聯片治理”。京山市不斷拓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,在農村推行“1+4+6”鄉(xiāng)村聯片治理。“1”即一個大黨總支:組織地域相鄰的村聯合組建“片區(qū)大黨總支”,協(xié)調組織區(qū)域化社會治理?!?”即法律服務中心、智慧警務中心、矛盾調處中心、社會關愛中心“四中心”,在家門口為村民提供服務?!?”即六聯工作機制:“事務聯管、治安聯防、法治聯建、矛盾聯調、文明聯創(chuàng)、服務聯動”,切實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實惠,感受到平安。
在園區(qū)創(chuàng)新“村企聯片治理”。治理的難度越大,越要發(fā)揮黨建的引領作用。工業(yè)園區(qū)所在集鎮(zhèn)周邊在地域上“亦城亦鄉(xiāng)”、在產業(yè)上“亦工亦農”,在管理上“亦政亦企”,地盤大、人口雜,治安情況復雜,各種矛盾突出。京山市因地制宜,探索推行“一引兩融四聯”,即一個大黨總支引領,“園區(qū)融企”和“片區(qū)融村”,“組織聯動、矛盾聯調、治理聯手、實事聯辦”的“村企聯片治理”模式。推行以來,涉訪問題同比下降60%以上,到市以上越級上訪實現零發(fā)生;治安案件下降89%,刑事案件零發(fā)生,治安形勢持續(xù)向好。
突出“四破”,實現“一套方案全盤優(yōu)”
京山市始終把創(chuàng)新的目光聚焦在基層基礎和短板瓶頸上,堅持在工作中創(chuàng)新、在好用管用上創(chuàng)新,破解了一大批社會治理中的難題。
破解精細治理難題。社會治理積分制管理提檔升級合格率達100%,市財政每年拿出120萬元保障積分獎勵,整合部門資源,利用公交卡、電話費、收視費、免費體檢等獎勵擴大吸引力,形成了人人做好事、個個爭當優(yōu)秀的良好社會風尚,涌現出了積分明星和道德模范280余人。更新全市網格化管理數據庫,錄入人口信息65萬條,房屋信息22萬條,實現人社、房產、公積金、衛(wèi)健、公安等部門數據融通,為矛盾糾紛排查、重點人群管理、平安建設考評工作提供支撐,打通了服務管理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破解群眾參與難題。以自然村灣為單位,推選“灣長”8106名,對修路、土地流轉、環(huán)境整治等村級重大事項進行共商共議,實行村民自我服務、自我監(jiān)督、自我管理,減少了因發(fā)展產生的矛盾問題。打造市域社會治理微信服務平臺,整合了疫情防控期間社區(qū)、單位、網格員、居民組建的542個微信群,網上回應熱點、引導輿情;組織投票表決、調查問卷;探索線上問政答疑、政務直播,使群眾參與治理變得更加便利快捷、智能高效。
破解風險防控難題??h域直面社會矛盾,僅僅依靠政府單一手段,在防控社會風險方面力不從心。近年來,京山市利用市場機制彌補防控能力的不足,從源頭消除了風險隱患。如由政府主導,市場化運作,創(chuàng)新了“智慧平安鄉(xiāng)村+森林防火+寄遞物流+危化企業(yè)”的監(jiān)控平臺,提升了安全防控能力。針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風險,建立了市場化的“保險補償”模式,推廣精神障礙患者責任保險,最高賠付每人50萬元,有效減輕肇事肇禍所致的民事賠償、醫(yī)療救治等家庭負擔;依托京山恒源醫(yī)院創(chuàng)新醫(yī)養(yǎng)結合模式,促進患者盡快回歸家庭、回歸社會,筑牢了服務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線。
破解基層基礎難題。大力推進市鎮(zhèn)村上下貫通、人財物保障到位的綜治中心建設,積極發(fā)揮了陣地作用,15個“五心合一”鎮(zhèn)級綜治中心,389個村(社區(qū))“四站(室)”實現規(guī)范化建設、實體化運行。所有行政村均落實了“一村一輔警”和“一村一法律顧問”,進一步夯實了鄉(xiāng)村治理的基礎。建立了“一主四副多點輻射”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網絡,2020年以來,共調處矛盾糾紛2941件?!皸鳂蚪涷灐痹诰┥铰涞厣?。